思衣谷
歷史上,關(guān)于吳越之爭的故事,早在東漢時期就有個學者趙曄,著作了《吳越春秋》。而最近,新晉主打社科類出版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子單位廣雅,就為我們帶來了策劃出版了臺灣知名專欄作家公孫策的同名著作《吳越春秋》,該書在遵循原著的基礎(chǔ)上,還融合了《史記》《資治通鑒》的知識,以平順的現(xiàn)代語言,以章回短篇小說的結(jié)構(gòu),娓娓道來地述說這吳、越、楚的愛恨情仇的歷史故事,自然是體現(xiàn)了典雅的中國歷史故事。
該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前事、本事。其中在前事中,說到了《大禹治水》的發(fā)展是成就了越國的建國,而《谷王后稷》則是催生了吳國,《盤瓠子孫》則說明了擁南方蠻夷的楚武王與周王室決裂,自立楚國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談到了后稷。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有個神話傳說《神農(nóng)嘗百草》,說到了神農(nóng)辨藥嘗百草,這似乎是傳說,那么在真實的歷史長河里,有這么一位農(nóng)業(yè)之神——后稷,就是說明他在農(nóng)耕社會為農(nóng)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外,后稷還是周始祖,據(jù) 《史記?周本紀》記載就說明了這一點。后稷不僅是周部落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古代的農(nóng)業(yè)專家,更是周文王的世祖。而到了周武王時期,太伯建立了吳國,因此在談到吳越春秋的故事中的吳國部分,可以追溯到吳國的建國原始人物——后稷。
在本事部分,尤為值得一提的當數(shù)夏姬了,劉向在《列女傳》就簡述:“夏姬好美,滅國破陳,走二大夫,殺子之身,殆誤楚莊,敗亂巫臣,子反悔懼,申公族分?!敝袊糯總€朝代總有美女涉及各個方面的斗爭的,如商朝的妲己,三國的貂蟬,唐朝的楊貴妃,而春秋戰(zhàn)國就要說西施和夏姬了,這里夏姬的故事,是命運多坎坷的,但作者以溫情的筆觸說她最后愛情有好結(jié)果的喜劇,那就是她終歸楚國大夫巫臣。作者也分析了為何他們最終是天生一對的原因,因為申公巫臣儀容俊美,文武雙全,擅彭祖房中之術(shù)??芍^是郎才女貌。當然這里書中,作者也單獨以申公巫臣為題,說到了這為楚國大夫的故事。
而在談到吳國大夫自然是繞不過伍子胥了。我們知道伍子胥是一位亡命之徒,曾受奸人所害,被迫從楚國逃到吳國,但經(jīng)過奮斗而成為了吳王闔閭的重臣,他出了軍事有成就,他還是姑蘇城(今蘇州)的締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便是最好的紀念。而在這樣小說形式的歷史故事,筆者尤為作者寫到的《蘆中人》,因為伍子胥這樣赫赫有名的軍事專家,成就自然是不需多言的了,但從小說的戲劇矛盾性、趣味性和讀者的獵奇心來說,關(guān)于伍子胥在逃亡時期所經(jīng)歷的事情,才是更值得大家聚焦的。
這里說到了伍子胥逃亡到楚國和吳國的交界處,遇到好人漁夫渡他過了江,情節(jié)上,作者以簡單而意味深長的語言表達了伍子胥送寶劍給漁夫的感激之情,而從漁夫的深明大義的態(tài)度,以及渡江成功后,他就自沉江底,可謂是展現(xiàn)了漁夫視死如歸的大英雄氣概,也側(cè)面表現(xiàn)了伍子胥深厚百姓的愛戴的有力體現(xiàn)。當然體現(xiàn)了伍子胥深受百姓擁護,以及體現(xiàn)他的忠良妻子,還在于浣紗女的故事,就說到伍子胥落難時,浣紗女以漿紗米湯為伍子胥充饑,并為伍子胥指明通往吳國的路,而事后浣紗女舍身投江自盡,這也就同時歌頌了浣紗女的烈女形象。此外,與伍子胥相關(guān)的故事,也談到孫武。
而談到越國的環(huán)節(jié),作者自然就以《錢塘觴別》作為開端,談到了勾踐與文種、范蠡的送行聚會。而在越國的大夫中,則不得不提的就是范蠡了。筆者有幸之前拜讀了白玉京的著作《范蠡——恣意江湖的人生贏家》,較為深刻了解這位也富有傳奇色彩的,具有完美主義特質(zhì)的模范男人, 也是典型的菜鳥級別的人物,發(fā)揮在越國“高管”,再到到自己成立公司成為CEO,再到抱得女神西施歸,可以說范蠡是名利雙收,愛情事業(yè)生活美滿的“人生大贏家”!
而勾踐的臥薪嘗膽的故事也是十分令人動容的,如他吃糞。當然也談到了越女的故事,金庸的武俠小說宇宙自然也有她的一份子。其事跡是越女助越王勾踐滅吳,越王稱其“當世莫勝越女之劍”。當然在越國環(huán)節(jié),也談到了西施的美人計。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最終導致吳國滅亡。而西施最終也收獲好的愛情,如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后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弊髡吣茉谶@樣動亂的春秋時期,前后列舉了夏姬和西施的美好愛情結(jié)局,則說明對美好和平社會的向往,也歌頌了人間真情的可貴。
而臨近最后的部分,就說到了越國如何攻打吳國的具體軍事行動。雖然越國在忍辱負重中而堅強抵抗,但在作者看到,除了在主觀因素,還有多得客觀因素,才讓越國完全勝利吳國的,那就是在子胥顯靈體現(xiàn)出來了,話說范蠡、文種向伍子胥叩首祈求借道通行,伍子胥也知道吳國氣數(shù)已盡,但又不能明目張膽幫助范、文,于是就托夢告訴兩人如何跟進能夠勝利的軍事行動。這也側(cè)面說明了伍子胥的偉大。此外在最后一部分,也說到了成為霸王的越王開始算計大夫了。在聰明的范蠡看來,勾踐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共榮華的,于是范蠡選擇了遠離官場,這就體現(xiàn)在有名的成語“狡兔死走狗烹”因為次成語最早出自《史記?越世家》范蠡即行逃走,臨逃走時寫了一封信給越王國的宰相文種,信上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可見君臣相處之道中,范蠡之為是多么高超,顯睿智。
這本雖然是小書,但內(nèi)容相當豐富,不僅以《吳越春秋》為底本,講述了以越、吳為主,楚國為附的春秋三國的愛恨情仇的故事。此書作者的可貴之處在于以平順而富有溫情的小說筆法寫歷史故事,呈現(xiàn)出一段波瀾壯闊的春秋戰(zhàn)國史。如有伍子胥、闔閭、夫差、勾踐等著名的歷史人物,也有西施、錢塘潮、魚腸劍、越女劍等傳奇人物。是的,這里不僅有寓言的教育性,也有章回小說的人情味,如大人物與小人物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故事(如伍子胥部分),更有人間愛情,家國情懷,以及君主之道,都是展現(xiàn)了在歷史故事中,如這在春秋三國發(fā)生的歷史事件中,都是啟發(fā)到讀者的,也都是能夠影響至今的中國人的,因為這樣的歷史故事有著中華價值觀,中華睿智,中華情感,以及中華情懷。一言以蔽之:吳越春秋,有著中華文化基因。讀史可以明鑒,吳越春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