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各界緬懷黃旭華院士
浪花托舉核潛艇 鮮花滿徑送黃老
吊唁現(xiàn)場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黃士峰 劉博
巍峨的青山,蔚藍的大海,潔白的浪花,托舉著躍出水面的核潛艇。2月8日,在黃旭華院士生前工作單位,黃、綠、紅、白等顏色的鮮花組成的花壇,訴說著這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的“深潛人生”。人們用這樣的方式,為這位把一生都獻給了中國國防事業(yè)的科學家送行。黃旭華的親屬、生前同事、各界群眾等數(shù)百人趕往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吊唁。
女兒回憶ICU中用歌聲喚醒父親
在黃旭華的回憶中,他曾滿含愧疚地提起,小女兒黃峻從小有一個愿望,就是父親能帶她去中山公園劃船。但因為核潛艇研制工作繁忙,每次回家都是來去匆匆,他一直也沒能實現(xiàn)女兒的這個愿望。
在吊唁現(xiàn)場,黃峻深情地回憶起了父親的另一面。她說,雖然留給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但是父親從來沒有放松過對她們的要求,他會告訴她和姐姐們,只要上進,只要愿意學習真本領,他都會想方設法支持她們。
在黃旭華生命的最后歲月里,他曾在ICU里一次次陷入昏迷。黃峻說,父親平時愛好唱歌,母親和姐姐們就用唱歌的方式,努力來喚醒他。她還記得,母親說過,有一次連唱了三首歌,父親終于有了反應,看向了母親。這樣的“ICU里的演唱會”進行過一次又一次,許多父親愛唱的老歌,黃峻自己也沒有聽過,但婉轉的旋律一次次在病房里響起,一次次喚醒了父親。有一次,母親無意中說起,父親很喜歡李叔同的《送別》,可以唱這首歌,但立即被黃峻制止:“這首歌現(xiàn)在不能唱!”而當父親真的離去,黃峻建議一起唱這首歌送父親時,堅決反對的輪到了母親,“她相信,父親從未離去,一直和我們在一起。”
吊唁現(xiàn)場,黃旭華的愛人李世英從輪椅上站起來,拄著拐杖,向相伴69年的丈夫獻上白色的菊花。黃旭華生前的秘書向李世英介紹:“您看,我們把這個花做成了潛艇和海浪的造型?!崩钍烙⒑鴾I,連聲說“看到了”。了解丈夫的她說:“他(黃旭華)一定喜歡,他一定會滿意的?!?/p>
送給黃老的花在路邊延伸
在吊唁現(xiàn)場,黃旭華的遺像,佩戴著“共和國勛章”,他依然慈祥的微笑著?!半[姓埋名三十載,許黨報國不言悔”,這是對黃旭華一生的總結?;▔械暮藵撏D案,是黃旭華一生的牽掛。黃峻還記得,即使退休多年,黃旭華仍堅持一天至少半天去辦公室,研究核潛艇技術的最新動向。即使步伐不再輕快,他仍然每天步行去辦公室,一次次謝絕單位派車接送。直到確實步履蹣跚,他才同意坐單位的車去辦公室,這時他的生命也已快到盡頭。
“當祖國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當祖國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時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黃旭華用生命踐行了自己接受采訪時的話。
工作人員為前來吊唁的群眾準備了白菊,但是仍有不少市民自發(fā)帶來了鮮花,他們把鮮花整齊地放在路邊,一條鮮花鋪陳的小徑,在路邊延伸。
武漢市民李天義帶著妻子和女兒,前來吊唁黃旭華。他說,從新聞報道中了解到黃旭華的故事,因為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還在放寒假,就專程預約了吊唁日程,希望能讓女兒也知道老一輩科學家的故事,讓她從小就樹立愛國主義精神。
小學生大學生都來為他送行
2月8日一大早,來自武漢市中山路小學的百余名師生代表來到吊唁現(xiàn)場,向黃旭華獻花。
中山路小學與黃旭華一家的淵源很深。他的女兒和外孫都曾就讀于這所小學。2019年,黃旭華還曾先后兩次和中山路小學師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2022年7月3日,“黃旭華院士科技教育中心”在中山路小學揭牌成立。同年9月19日,該中心迎來了開學第一課,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張錦嵐帶著同學們,重溫我國核潛艇的誕生之路。學校黃旭華院士科技館中,展示著黃旭華的生平事跡、科研成果,還陳列著七一九研究所捐贈的潛艇模型?,F(xiàn)在,由科學家上講臺,講“開學第一課”已成為該校的一項傳統(tǒng)。
在前來吊唁的人群中,海軍工程大學的田同學帶來了兩束鮮花。他說,其中一束是代表自己的同學的,因為他因故未能出席,就由他把這份哀思帶來。田同學說,自己也是一名學習國防科技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里就知道黃老的故事,被他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他也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和黃老一樣,能夠為國防現(xiàn)代化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注:圖片及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電話:027-85721622 。)